新闻栏目

新疆奎屯市開干齊鄉高疙瘩泉村:“菌香”四溢促蝶變

2025-08-18 访问次数:7549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晨光灑向大地,遠處的天山雪頂若隱若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奎屯市開干齊鄉高疙瘩泉村的村民們,一大早便開始忙了起來。

 推開智能溫控大棚的玻璃門,濕潤的空氣裹挾著一陣菌香撲面而來。菌架上,一朵朵雙孢菇撐開了圓潤傘蓋。“你看這些‘小傢伙’,個頭比去年的大不少,能賣上個好價錢。”高疙瘩泉村菌菇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田民珂笑著向記者說。

8.jpg

志願者在高疙瘩泉村的智能溫控菌菇大棚裡採摘蘑菇。


9.jpg

高疙瘩泉村航拍。


大棚裡,20多歲的哈薩克族姑娘古麗加孜拉正手持採菇刀,在菌架之間來回穿梭。這位年輕的姑娘,已是村裡的採菇能手。“採菇就像摘棉花,指腹輕托菇腳,刀尖斜切菌柄……”古麗加孜拉講得頭頭是道。

村裡的蘑菇不愁賣!鮮菇賣到石河子、烏魯木齊,還有一部分走進了河南、山東的加工廠,剩下的製成乾菇,價格還能再上一個台階。”一旁的村黨支部書記李洪波打開了話匣子:高疙瘩泉村從2021年開始做食用菌種植,如今已建成28座智能溫控菌菇大棚。2024年,僅此一項就為村集體增收27.5萬元,今年有望達到50萬元。

“我們這裡日照足、溫差大,但是乾旱少雨,傳統農牧業效益低下。”李洪波回憶,“5年前,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0元,年輕人都想往城裡跑。”

轉機始於2021年夏天的一次考察。當時,李洪波帶領村“兩委”班子走進石河子市一家農業科技公司的菌菇基地。現代化的智能大棚裡,菌菇正在撒著歡地生長。大家伙兒的眼睛都亮了起來。

看好了就乾!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的支持下,高疙瘩泉村發生了蝶變。人手不足,47名鄉、村幹部連夜搬來2000套菌架、菌棒;大棚用水難,黨員突擊隊僅用一天就建成滴灌系統;為調試設備,技術團隊在40℃高溫的棚內連續奮戰。“當首批菌棒冒出雪白的菌絲時,大家心裡頭那個樂呀!”李洪波說。

如今的智能溫控菌菇大棚,藉助溫濕度智能調控系統、自動化噴淋設備,蘑菇一年四季都能擁有適宜的生長環境。“溫度恆定在14℃至17℃,濕度精準調控,手機上就能實時監測,比傳統種菇省心多了!”擔任合作社技術總監的曲萬新介紹,合作社年產鮮菇500噸,均達到無公害品質,除銷售及自用外,還可為周邊鄉鎮供應菌種。

同時,合作社從原來的分散菌種採購、粗放管理,發展到如今的統一菌種供應、標準化管理,還邀請市農技專家常態化駐村指導,與新疆農墾科學院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鮮菇優質率極大提升。隨著菌菇產品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用工需求也不斷擴大。合作社優先吸納低收入村民和留守婦女從事菌菇種植、分揀、加工,人均月增收達3000元。

“大棚租給合作社有租金,進棚幹活有工資,年底還能拿分紅,咱農民能掙三份錢!”村民林小永給記者算起增收賬:通過“大棚流轉得租金、務工掙薪金、分紅拿股金”模式,高疙瘩泉村不僅實現村集體增收,還帶動30戶村民每戶創收2萬元。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讓我們的蘑菇打響名號!”在村黨支部推動下,合作社與農產品特色超市簽訂長期供應協議,拓展社區團購、生鮮直送等線上渠道。合作社還延伸產品線,推出融入哈薩克族文化元素的菌菇乾貨禮盒,引進草菇、秀珍菇等新品種,統一品牌標識和品控標準,建立產品溯源系統,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種植全流程。

“您看,這是我們正在建設的冷藏烘乾車間,月底就能完工。”李洪波向記者介紹,車間建成後,可實現年生產鮮菇800噸,菌菇初加工能力500噸以上。

以前村裡種的是香菇,基料要從南疆運來,成本高。現在種的雙孢菇,基料是牛糞和苞谷芯子,可以就近取材,不僅運費低,還解決了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種完蘑菇後,尾料還能賣給企業用來育苗。這是妥妥的綠色農業!”李洪波一臉驕傲。

關注我們

聯繋我們

中國廣袤傳媒集團國際有限公司

聯繫電話:00852-35807372

公司地址:香港納坦路721-725比利時銀行塔樓14樓1406室

服務郵箱: 845692306@qq.com


中國廣袤傳媒集團國際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納坦路721-725號比利時銀行塔樓14樓1406A室

www.zggmc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