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栏目

劉雙舟:數智時代如何培養複合型財經新聞傳播人才

2025-06-06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訪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劉雙舟

10.jpg

■記者 趙姍

當前,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迅猛發展已引發深刻的行業變革,財經領域沒有例外。行動互聯的社會亟需適應時代需要的財經新聞傳播人才,其既能快速提取資訊,又能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出來。那麼,數智時代對財經新聞傳播人才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數智化浪潮為財經新聞傳播人才提供了哪些新的機遇?面對數智時代的變革,高校應如何構建適應時代需要的創新型財經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就相關問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了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劉雙舟。

具備智能技術素養的複合型人才成為時代急需

數智時代對財經新聞傳播人才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劉雙舟:當前,數智技術重構了人、資訊與社會要素的關係,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狀態、思維方式和鏈接形式,依托虛擬場景拓寬了社會場景空間。人類的感知力、認知力、行動力、創造力借助新的媒介手段持續拓展新邊界,掌握數位化時代的傳播技能與策略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社會面對新聞與傳播教育的需求正從狹義的專業人才培養轉向更為普遍、共性的媒介素養和數位素養提升需求,這意味著需求側的放量式增長,也倒逼我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具體到財經新聞傳播領域,數智化變革浪潮也催生出諸多新現象、新趨勢。首先,藉助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演算法,財經媒體能夠根據用戶的興趣、行為等多維度數據,為不同用戶提供個性化的財經資訊推送。其次,生成式AI可以自動從海量財經資訊中篩選和提取與特定主題或任務相關的數據,如市場行情、行業動態、企業財務數據等,再結合演算法進行深度分析,發掘數據中的潛在規律、趨勢和關聯,以更加直觀、形象的圖形、地圖等形式呈現,還可以將核心資訊轉換成不同形式的文本形態,使複雜的財經數據和資訊更易於被理解和接受。

這要求未來的財經新聞傳播人才具備駕馭先進技術的能力,能進行資訊挖掘與分析,懂得結合目標用戶的心智能好進行數據可視化呈現設計。同時,未來的財經新聞傳播人才需要擁有跨學科知識。除了紮實的新聞專業知識外,他們還應精通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財經類課程,以便敏銳洞察市場變化、精準剖析經濟現象。另外,未來的財經新聞傳播人才還應了解社會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能夠從多個角度立體化展示和解讀新聞事件,以平衡報導捍衛公眾知情權。

隨著微粒化傳播、個性化表達等成為常態,財經新聞傳播人才必須具備較高的媒介素養和數字素養。他們要善於在虛擬場景中挖掘新聞價值,掌握數字化時代的傳播技能與策略,理解社交媒體的信息傳遞和情緒感染機制,準確把握輿論導向,有效實施預期管理,確保財經信息傳播的效率和準確度。在複雜的經濟環境和輿論場中,財經新聞傳播人才需要具備政治大局觀,準確理解國家政策精神,使其在報道中符合國家利益和社會發展需要。同時,深厚的人文底蘊有助於他們在報道中體現人文關懷,提升新聞的深度和溫度,避免單純的數據和事件堆砌。

全新的職業發展路徑與創新空間

數智化浪潮為財經新聞傳播人才提供了哪些新的機遇?

劉雙舟:數智化浪潮為傳統財經新聞傳播人才提供了更為多元的職業發展出口。比如,伴隨科創板崛起和全面註冊制的實施,需要大量既懂財經又懂現代輿論場域傳播規律特點的資本市場資訊披露人才。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需要能夠駕馭多媒介渠道對其進行聲譽管理的專業型人才,包括為企業上市、融資、併購等資本市場活動提供專業傳播諮詢和策劃服務的資本市場傳播顧問等。此外,金融科技、數字經濟、數字文化等新興熱點領域值得報道的新現象、新趨勢層出不窮,需要深入產業變革內生機理進行深度挖掘,能夠在這些新興領域進行深度報道的人才也是相對比較稀缺的。再者,現在很多互聯網平台上的產品是複合化的,可謂流量經濟驅動的“內容型產品”,尤其在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時代,平台可以通過內容導向與規則的設計牽引更多眾創型內容生產,以內容作為導流入口帶動更多商業價值的衍生,這些領域都需要大量深諳數智時代內容傳播規律的高端人才。

以創新思維推動教育模式改革

面對數智時代的變革,高校應如何構建適應時代需求的創新型財經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貴院有哪些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劉雙舟:在生成式AI時代,資訊呈爆炸式增長且易於獲取,單純記憶知識和資訊處理遠遠不夠,擁有跨學科視野、能夠超越現象層面識別關鍵問題並恰當擬定問題焦點的能力成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這種能力有助於財經新聞傳播人才在海量資訊中挖掘出有深度、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從複雜的經濟現象背後洞察本質並提出獨到的見解,從而為受眾提供更具洞察力和前瞻性的財經報道。

在這樣一個技術賦能、跨界融合、價值共生、能力重構的時代,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著重從以下三個維度進行調整。

一是面向變革前沿精心構建課程體系,將財經特色與數智時代需求深度融合,打造特色課程集群。二是大力強化學生實踐操作技能訓練。學院大力推行跨學科培養模式,並著力構建完備的實踐教學體系,與眾多知名財經媒體和企業攜手並肩,建立起穩固的實踐基地。通過案例剖析、項目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錘煉實操技能,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確保他們在步入社會後能迅速適應行業的快節奏,成為行業的佼佼者。三是把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發動學生參與各類賽事和學術交流活動,以賽促學、以賽代訓,鼓勵學生在競爭中拓寬視野,培養團隊精神,提升競爭力。學院在培養方案中精心設置了前沿講座暨產教融合一體化實踐課程,將業界前沿的實踐經驗引入課堂,讓學生在第一時間感知行業發展的脈搏、洞悉行業的需求動向。

在學生就業方向上,學院確立了“面向央媒和主流財經媒體的複合型財經傳播人才;面向國央企和金融機構的黨建、文宣、文秘人才;面向上市公司的資本市場資訊披露(董秘型)人才;面向互聯網大廠的內容、運營和公關人才”四大人才成長主幹道。圍繞四大主幹道集聚相關產業和社會資源,引導學生從大二就開始進行職業方向選擇與規劃,在學生自主選擇的基礎上匹配相關資源定向賦能,進行精準化培養。

關注我們

聯繋我們

中國廣袤傳媒集團國際有限公司

聯繫電話:00852-35807372

公司地址:香港納坦路721-725比利時銀行塔樓14樓1406室

服務郵箱: 845692306@qq.com


中國廣袤傳媒集團國際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納坦路721-725號比利時銀行塔樓14樓1406A室

www.zggmcm.com